欢迎来到海峡之声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时政>国内热点 > 详情

博物馆日赴一场“跨时空对话” 沪上高校获捐超五百件珍贵资料

来源:海峡之声 | 2023-05-18 10:37:39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5月17日上海消息(记者 程娟娟)“据学者考证,发现早在公元前200多年前秦汉,我国先民已在南海航行和生产。”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鲸馆内,来自上海市昆明学校(小学部)的同学们,正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中国海洋文化。

国际博物馆日前夕,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展出了乐美龙、王尧耕、季星辉等远洋渔业开拓者,以及著名鱼类学家苏锦祥、伍汉霖等的部分珍贵资料,同时开设了“蔚蓝生境——中国海洋文化展”“上海临港新片区鸟类掠影”两大新展,让打卡高校博物馆成为新时尚。

“这批资料非常珍贵,从老先生们的手稿中,可以体会他们的心路历程和家国情怀,更加深入地了解远洋渔业发展。”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馆长宁波说。我国远洋渔业始于1985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世界远洋渔业大国,为我国丰富水产品供给、维护海洋权益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当中,上海海洋大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国际博物馆日前夕,乐美龙、王尧耕、季星辉等远洋渔业开创者,以及著名鱼类学家苏锦祥、伍汉霖等老先生的亲属向上海海洋大学捐赠了包括手稿、书籍、照片在内的超过五百件珍贵资料。上海海洋大学将在保护整理这批手稿资料的基础上,集中组织各方力量展开学术研究,让老先生们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传之久远。结合国际博物馆日,首次公开展示了其中部分珍贵藏品,直观生动地展现了科学家勇毅前行的奋斗历程和勤朴忠实、博浪天涯的精神。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强调博物馆能够创造联动效应,促进积极变化,可以在诸多方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美好生活作出贡献。围绕这一主题,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推出两大新展。

“海洋与美好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中华先民以舟为车,以梧为马,获鱼盐之利,得舟辑之便。”宁波介绍鲸馆内新展“蔚蓝生境——中国海洋文化展”。新展分为食海而渔、历海而志、美海而歌、敬海而祭、悟海而论、识海而述六大板块。“展览让我们的同学走近海洋、了解海洋,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海洋意识。”上海市昆明学校(小学部)带队老师张晓晴说。

在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校区的图文信息中心大厅,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副馆长王伟江正带着同学们参观“临港新片区鸟类掠影”新展。“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身在临港,为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共同构建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我们挑选了部分摄影作品,展示上海临港新片区湿地鸟类的美丽与多样。”王伟江说。

在国际博物馆日,上海海洋大学还开启了新一轮的文博志愿服务社团培养计划,“我们社团成员在博物馆的日常免费开放和系列活动中担任讲解,是上海海洋大学的靓丽名片!”文博志愿服务社团指导老师刘晓丹说。

“马上要毕业了,最舍不得在文博志愿服务社团的生活。”在文博志愿服务社团工作4年的水产与生命学院学生姜波任说,“上海海洋大学有悠久的历史,学校博物馆承载着百十年来的辉煌与变迁,每次讲解,我都能沉浸其中,仿佛一场与学校的‘跨时空对话’。”凭着一腔热爱,姜波任荣获中国科协“风启学林”主题社区活动“学风行者”称号,参与制作的微视频在2021年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推荐展示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最佳人气奖和优秀视频制作奖。

“生动的讲解,才能让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建农表示,凝聚大学精神,高校博物馆是传播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场所。下一步,学校还将结合校园开放日等时间节点,进一步扩大学校博物馆的开放范围,加强各界交流,实现“以文化人”,让大学精神滋养公共生活。

编辑: 梁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