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海峡之声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快评>海峡快评 > 详情

海峡时评:民进党当局为何此时搬出“经济间谍罪”?

来源:海峡之声 | 2022-02-18 19:14:49

2月17日,民进党当局在相关法案修订过程中,增订了针对大陆的“经济间谍罪”。台行政部门负责人苏贞昌宣称,近年“红色供应链”渗透台湾产业情形日趋严峻,增加该规定是为防止重要关键技术外流。舆论认为,民进党当局此举无疑将对两岸正常经济交流造成影响,并企图以此阻挠两岸融合发展。

据台媒报道,一旦被认定为“经济间谍罪”,最高可处12年有期徒刑,并科罚金1亿元(新台币,下同);法案同时增订“核心关键技术营业秘密之域外使用罪”,违者最高处10年有期徒刑,并科5000万元罚金。另外,法案中还设置了“避免陆资假借他人名义,掩饰、隐匿身份或资金来源”赴台投资等罚则。

对于“经济间谍”的防范无可厚非,但民进党当局推出的“经济间谍罪”却包藏着阻碍两岸正常经济交流、阻挠两岸融合发展、配合美国围堵中国大陆、营造“反中”“抗中”氛围等“祸心”。

首先,当前中美贸易摩擦逐渐降温,但拜登政府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大陆依然保持了上一届美国政府的作风。民进党当局此时通过针对大陆的“经济间谍罪”,无论是主动向美方表达联合“抗中”的决心与忠心,还是在美方示意之下采取的高度配合措施,归根结底都是要在经济、科技领域跟风美政府,给大陆发展制造更多阻碍。

民进党当局勾结外部势力,妄想在关键领域维持大陆被“卡脖子”的状态,延缓大陆崛起步伐,拖延两岸统一进程,为谋“独”创造空间。但两岸统一的时与势仍牢牢把握在大陆手中,包括“经济间谍罪”等政治干扰手段,无法改变两岸在融合发展基础上实现统一的历史大势。

其次,民进党当局作为以“台独”为党纲的“台独”政党,他们既不舍得放弃台湾地区在两岸经贸往来过程中获取的超千亿美元高额利润,又害怕两岸在经济合作基础上的进一步融合发展,害怕两岸企业和两岸同胞走亲走近。

这种矛盾心理使得民进党当局不敢单方面停止包括ECFA在内的各项两岸经贸协议,又忍不住变着花样地在两岸企业合作以及两岸人员往来等方面设置人为障碍。“经济间谍罪”等新规的实施,是民进党当局人为设障的最新表现形式。

第三,今年台湾地区将举行县市长选举,从来无法靠政策辩论赢得选举的民进党,必然会走上靠“反中”“仇中”制造两岸对立、升高两岸敌意、炒作岛内民粹的老路,将选贤举能的民主选举变成“谁爱台、谁卖台”的政治批斗竞赛。

前不久,已有网军针对民众党新北市某选区议员参选人曾来大陆任教的经历说三道四带风向。如今,“经济间谍罪”“恰巧”在此时通过,让民进党当局在“中共同路人”之外,又多了一顶可在选举中“抹红”对手、入人于罪的“帽子”。

近年来,两岸经贸合作越发密切,尽管受民进党当局人为干扰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两岸经济各项指标仍稳中有进。两岸在经贸与科技交流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可以为岛内经济发展在“大循环”和“双循环”中开辟广阔前景,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反观民进党当局,此前出台一系列“绿色恐怖”法规,仍无法阻挡台资台企西进大陆投资的热情。此次妄想通过“经济间谍罪”等规定给台商群体带上“绿色紧箍咒”,既不得民心,又不合民利,注定徒劳一场!(大力)


编辑: 大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