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简介 节目介绍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简体 | 繁体
 
首页 新闻广播 海峡军事 闽南话广播 在线广播 影音点播 财经股票 海峡人 对台政策 海声论坛 电子杂志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 > 本网报道
海峡沧波架飞虹 ——亲历泉台交流漫记
来源:海峡之声网  2019年06月04日 18:24    【字体:    】  【 关闭 】
 
 

  (海峡之声网6月4日讯 作者 王伟明,记者 江德能)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当年秋,16岁的我成为厦大学子,彼时,我常站在白城海滩极目眺望大海深处——那个遥远的地方,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但是,在我心目中,它是何其神秘,遥不可及,我做梦都不曾想过,此生会与它结下不解之缘。
  十多年后,我进入泉州市政协工作,在这个特别的平台,我参与了许多对台交流联谊活动,留下了许多难忘而美好的记忆。仅撷取几则记述之。
  

纪念大会影响深远

  1997年7月15日上午,福建省暨泉州市各界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35周年大会在泉州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和福建各地及台湾等各界代表共500多人参加。
  这次大会由福建省政协主办,泉州市政协承办,旨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弘扬郑成功爱国主义精神,广泛凝聚海内外同胞的力量,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纪念大会的高潮是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发表主旨讲话。
  他指出,郑成功不愧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历史功绩在于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克服种种困难,把荷兰殖民者从台湾赶走,维护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酷爱自由,反对民族压迫,富于革命斗争精神的生动表现。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激发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团结海内外所有爱国力量,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齐心协力,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积极的贡献。
  次日,泉州晚报第一版以《举英雄旗帜 育爱国精神——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35周年大会隆重召开》为题,报道了会议盛况和习近平的讲话精神。这次纪念活动规格高、场面隆重、声势壮观,在海内外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它的影响力不断延展。为了切实转化大会成果,市政协主席会议提出在泉州建造郑成功塑像的建议案,我担任建议案的执笔人,经政协主席签批报送市政府,得到市政府的采纳。经过八年努力,一尊38米高、以《凯旋》为主题的郑成功骑马雕像在大坪山横空出世,它直观形象地表达了泉州人民对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期盼,对民族英雄的尊崇。2008年,泉州市赠送台南市的一尊郑成功汉白玉塑像在开山路安座,它延续了两地因郑成功而结下的历史夙缘,生动地诠释“两岸一家亲”的时代内涵。如今,这两座“马上成功”都成为当地耀眼夺目的文化地标。每当人们遥望郑成功塑像,便会油然想起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的情景,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英雄”掷地有声的论述: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由此,也越来越能读懂“马上成功”雕像的寓义:它是温柔的祝福,它是坚毅的守护,它是必胜的召唤,它是民族精神与当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沐浴着它的英风浩气,我们更有信心圆好生活梦、事业梦、中国梦!


  联办研讨长留佳话

  2000年10月,金秋的泉州格外迷人。高雄亚太综合研究院创办人、高雄大学校长、永达技术学院董事长王仁宏率团,与泉州市政协联合举办“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研讨会,并参加国立华侨大学40周年校庆。
  作为政协工作人员,我参加了这场研讨活动的全过程,从中留下了三点深刻感受。其一,这是泉州市政协积极作为的成果。早在1995年,为贯彻江泽民主席对台工作八项主张,经市委批准,泉州市政协发起成立了泉台民间交流协会,以此为依托,发挥政协各界别的优势,广泛开展对台交流联谊。1998年,政协主席傅圆圆率团赴台参访,结识了王仁宏先生,得知他的祖籍是晋江二十三都(现为石狮市蚶江镇),遂分外亲切、相唔甚契,达成了互相组团访问的共识。为了促成此行,傅圆圆主席委托我起草一封信,托人转达王仁宏先生。即后,王先生也派永达顾问曾启修、人文社会学系教授杜英贤、陈瑛珣博士来泉接洽。经过一番运作,2000年初,由国立华侨大学校长、泉台民间交流协会顾问吴承业率团赴台,与亚太综合研究院联办“闽台海洋文明与社会生活”研讨会,年末,王仁宏董事长率领由高雄大学、永达技术学院教授、行政高管18人组成的参访团回访泉州政协。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海峡两岸团组能够做成互访非常不易。我作为一些重要工作的参与者,深知其间的众多环节,经过了许多人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最重要的是,它与市政协顺应新形势,主动创新作为密不可分。其二,它开拓了泉台交流合作的新领域。在本世纪初,海峡两岸的机构联合举办学术研讨活动尚不多见,但以学术交流为纽带,通过与台湾高级知识分子的接触联系,做好台湾同胞的工作,却是一条有效可行的途径。通过这次活动,泉州与高雄有关方面拓宽了联系面,走得更亲更近。此后,华侨大学、黎明大学、华光职业学院等都与台湾永达技术学院开展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其三,深交了一批台湾朋友。泉州市政协对王仁宏一行的参访精心安排、热情接待,给客人们留下美好印象。虽然只有短短3天,政协领导、工作人员与参访团亲切互动,结下了宝贵的友谊,并延续至今。例如,参访团的一位叫阿福的“钻石王老五”,在泉州期间结识了一位客家姑娘,未久缔结良缘,生育了两个宝贝女儿。他常说,泉州政协是他的“大媒人”,每逢中秋、春节,他总要打电话向政协的一帮老朋友们问候。每有泉州友人到高雄,他总要热情接待。资深的老教授刘庆州先生退休后,一直念念不忘泉州之行,在身患疾病、来日无多的情况下,特地重返泉州与当年的老朋友们重新聚会。回味十几年前初访情景,他眼噙泪光、激动不已……这一段段佳话,经过笔者梳理,发表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你好、台湾》网站和《泉州人大》《海峡飞虹》等刊物,台湾朋友们分享后,都仿佛昔日重来、格外亲切。


  倾情助力“留住大师”

  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是地道的泉州人,虽然长期居住台湾,但两岸冰封解冻后,经常回泉州省亲、参加学术活动。我曾有幸数度与之兴会。作为晚辈,我心目中的李先生是满腹经纶的智者,也是可敬可亲的长者,与这位德高望重的大师交流学术,全然没有拘束与压抑,深有“如沐春风、如饮甘醇”的美妙感觉。
  2003年9月中旬,在时任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少川同志的积极推动下,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与泉州市政协联合举办“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首届于2001年在厦门举办),其时我任市政协副秘书长,负责论文征集和协调媒体记者采访。作为饮誉海峡两岸的学术大师,且对弘扬闽南文化鼓呼甚力的李亦园先生应邀参会。我因此有不少接近李先生的机会。
  在研讨会开幕式上,李亦园先生代表台湾学者作发言。他坦言,作为泉州人我是主人,作为台湾人我是客人,而闽南文化正好可以解决这个矛盾。他倾谈了提交会议的论文《从“海滨邹鲁”到“海滨中原”——闽南文化再出发》的写作背景,使大家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他说之所以动笔,是受耶鲁大学教授史景迁在《时代》杂志的一篇文章的触动。史氏说,12世纪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最有文化的国家,希望九百年后中国还能像祖先一样成为最强。有感于此,李先生写这篇文章,从大格局大视野说泉州、论闽南,希望泉州能够从海滨邹鲁到海滨中原,扩大视野和局面,重振昔日东方大港的雄风,帮助中国再次成为最强国……
  李先生的精彩发言,引起《海峡之声》主播文清的关注。当天下午,经过我协调安排,我们前往新街李宅采访。李亦园先生接受文清的提议,在学术生涯中首次用闽南话表述采访内容。他详细谈了此次研讨会论文,为什么要定为《从“海滨邹鲁”到“海滨中原”》这个题目?为什么对“闽南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几十年从事人类学研究的心路历程、重视和挖掘“闽南文化的价值”问题等……采访结束,文清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连声道谢:“王先生,你帮助我做这个采访,太有价值了,我录了这么多素材,回去好好整理,做出的专题一定能出彩!”(果不其然,当年底她制作的专题《跟随大师走进“闽南文化”》获得对台新闻作品二等奖)。我也变得激动:是啊,真该庆幸!我们记录下了一位大师的心路历程,我们为闽南文化的薪火传承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会议结束后,我时常回味李亦园先生莅会和接受采访的情景,不由地浮想联翩。毫无疑问,在当今经济发展、科技昌明、社会进步的大背景下,文化越来越成为城市的“灵魂”与“软实力”。泉州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应该把更多精力投射到那些学术大师身上,让他们的学术、智慧,助力城市擦亮品牌、大放光彩。《海峡之声》女主播对李亦园先生的采访,给我一种有益的启示:我们需要探索一种办法,建立一种机制——“留住大师”。起码要做到几个“一”:推出一套介绍大师生平的传记;拍摄一系列反映大师学术风采的专题片;设立一笔资助大师宣介学术思想的基金;开办一个常态性的泉州文化(学术)大师讲座;建立一个泉籍文化(学术)大师博物馆……
  想象容易落实难。我的职位决定我不能掌握太多的资源,要推展一个宏大的计划几无可能,我只能立足实际,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尽量发挥一点创造性。
  还是从我熟悉和敬仰的李亦园先生做起吧。
  第一,利用自己掌管的刊物加以推荐。其时我兼任着《泉州政协》主编,于是,我在策划《泉州政协》期刊时,特地开辟了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专辑,并着重刊载了李亦园先生在会上的发言和《海峡之声》记者的专访(可见《泉州政协》2003年创刊号)。
  第二,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鼓呼。某次,泉州电视台邀约若干从事宣传工作的部门领导和学者座谈,征求对办好节目的意见,我幸为受邀嘉宾。会上,我列举《海峡之声》女主播采访例,说明“留住大师”的必要性与可操作性,引起电视台台长的重视。次年,得知李亦园先生再度回泉,电视台特地邀请李亦园、李少园兄弟同到电视台录制一档节目。
  第三,拓展对大师学术思想的推介。2004年某日,《泉州晚报》海外版主编林少川先生送我一本广西民族学院的学报,里面刊登李亦园先生的一篇论文,阐释“致中和”宇宙观、探究人类永续发展的文化理念。我看后深受启发,觉得有必要在《泉州政协》刊载,向泉州社会加以推介。由于论文篇幅较长,且《泉州政协》的定位重通俗性、可看性,我不揣冒昧作了压缩、删动。当年9月,我恰有机会赴台湾参访,于是我带上改动后的文稿面呈李先生,李先生对我这个学界外行之举并不责备,反而十分支持。其时他的视力极差,但仍字斟句酌进行修改,让我如期带回泉州刊发(见《泉州政协》期刊第6期)。更可喜的是,当年10月下旬,培元中学举办100周年校庆,李先生作为学友前来致贺并作学术演讲,其弟少园先生商我共同定下论题《“致中和”宇宙观刍论——关于人类永续发展的文化理念》,并加印数百份供与会者分享。
  第四,促进“闽台缘”博物馆设立“李亦园学术展示室”。2017年4月18日,李亦园先生在台北去世。原泉州市政协主席、泉台民间交流协会会长傅圆圆女士特地前往吊唁。根据李先生遗愿,他的骨灰返归故乡,与父母为伴长眠于清源山怀抱。他的家属也表示愿将部分学术著述与藏书捐赠给泉州。傅圆圆会长就此召集有关人士进行座谈,我担任执笔,形成了一份报告,其中提出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设立“李亦园学术展示室”的建议。市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闽台缘博物馆积极促进,经过两年的筹备,李先生捐赠的遗物已经抵馆,布室工作也在按计划进行。可以期待,展示室启用后,将成为海内外学术界同仁了解和研究李亦园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基地。
  我深知,我所做的“留住大师”的工作绩效是很有限的,但多年以来我却一直乐此不疲,不管如何,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告诉人们:“留住大师”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应为之责,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之幸!

  台塑总部拜会王老

  王永庆先生是大名鼎鼎的世界级企业家,而本人则是泉州市的一名普通公务员,从来没有想过能与之交集。然而因为政协平台的因缘际会,2004年的某一天,我在台塑总部有幸与这位“经营之神”零距离。
  9月22日下午。在泉州市政协主席傅圆圆率领下,由黄利禾(市政协秘书长)、王伟明(市政协副秘书长)、施文芳(市政协科长)组成的参访团,在安溪县台办和台商高天浩先生的安排下,前往台塑总部拜会王永庆先生。此前的1998年,傅圆圆主席也曾拜会过王老,因此再度见面就不陌生,交谈起来显得很轻松。我仔细打量王老,已是八十八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朗。他接过圆圆主席递上的画册端详着,连声说,你们做的很用心啊,当时也是在这里会面,你们这次还可以到台塑的六轻去看看吧。他问了一些家乡的情况,说,今年6月我曾回安溪老家一趟,看到安溪比台湾发展还快,过去那么穷的地方如今进步这么大,真的很高兴,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中国在21世纪一定会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中国真是了不起!又问道,你们这次来,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圆圆主席道,我们这次来,一是代表泉州家乡人向王老表达问候,二是代表市主要领导捎个话。目前泉州市正在动员海内外乡亲支持襄助泉州师范学院办成综合性的泉州大学。您在海内外泉州乡亲中有很高的声望,市主要领导希望您能带个头,带来一呼百应的效应。王老静默片刻颔首道,我会支持的,你们回去后报个项目来,我们再讨论安排。根据圆圆主席的指示,回到下榻处后,我迅速整理出本团拜会王永庆的信息报告泉州市委。其后,泉州师院研究提出建设多功能室内体育馆项目……几年后,由王永庆先生捐赠1500万元的泉州师院“明德体育馆”落成,回想当年台塑之行的成果,本人深感有与有荣焉。2008年,王永庆先生溘然长逝,但他对泉州的关切与世长存。如今,“明德体育馆”依然在诉说着他“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爱乡情怀。


  诗情放飞恳亲大会

  在政协工作期间,我参加过多个海内外的恳亲大会,而2004年9月22日在台北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南安同乡联谊恳亲大会”,无疑是最出彩、最激动人心的一个。这个盛会分为两场:上午,在台北市政府亲子剧场,召开第七届世界南安同乡联谊恳亲大会暨台北市南安同乡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晚上,在台北市豪园大饭店举办庆祝宴会。时间虽然已过去15年,但好些情景回想起来仍令我心潮澎湃!
  它值得人们充满敬意。这是由一群寓居台湾的南安籍耄耋老人担纲操办的盛会。从争取到组办权到盛会召开,这群老人全情投入,无私奉献,特别是牵头人黄清源先生,在身患癌症和需要肾透析的艰难困苦中,他呕心沥血、亲力亲为,各个环节可谓无微不至。正是依靠他们百分之百的努力才换来了空前的成功,他们的执着精神和坚韧毅力非常值得崇敬。
  它充满了浓烈的乡情文化。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故乡情 世界心”,台北市南安同乡会理事长黄清源先生在致辞中,饱含深情地说,南安是我们的故乡,今天几百位乡亲欢聚一堂,真情对着真情,热闹滚滚,是什么力量让大家相聚一堂呢?是共同的肤色、共同的乡音、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族群。因为我们是南安人,是地缘、乡缘,凝聚起一股善因良缘,牵动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情系桑梓、根连四海,是南安人亘古不变的情愫!大会特地邀请远嫁台湾的泉州南音头牌艺术家王心心登台献艺,她领衔演唱的《霏霏飒飒》《因送哥嫂》《共君断约》《梅花操》等名曲,使与会者深有“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之感。
  它令我热血贲张放飞诗情。台北豪园大饭店,盛大的宴会厅排满五十桌宴席,台上的大屏幕不时介绍着到场贵宾,嘹亮的会歌“把心贴着南安”一遍遍地播放,响彻整个大厅。宾主们接踵登台,道不完乡情乡谊,唱不尽乡音乡曲,整个宴会觥筹交错、高潮迭起,汇成一片沸腾的海洋。浓郁热烈的气氛深深触动了我,久不写诗的脑子突然来了灵感,于是我在饭桌摊开一张纸,飞速写下了《盛会献诗——贺第七届世界南安同乡联谊恳亲大会》:

盛会献诗——贺第七届世界南安同乡联谊恳亲大会


  多年以前 我徘徊在海峡的那一边
  遥望着海峡的这一边
  我的心萦绕着一份思念
  一份挂牵
  多年以后 我跨越茫茫的海峡
  来到你的身边
  亲爱的乡贤
  无需太多的问候
  只要熟悉的乡音一开口
  就把我们的心紧紧相连
  把酒言欢 有泪如泉
  如泉的泪水洒落杯中
  使杯中的美酒更加醇厚 甘甜
  千杯万盏饮不醉啊
  人生快意莫过于畅叙乡情亲缘
  为什么我们的眼睛充满泪水
  因为我们对故乡爱得深沉
  且让我们再斟满一杯酒
  献上我们真诚的祝愿
  祝亲爱的乡贤万事如意
  祝亲爱的家乡更加辉煌


  仪态万方的女司仪用饱含深情的语调为大家朗诵了这首诗,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把气氛又推上一个新的高潮!
  光阴荏苒,岁月不居。我离开政协工作岗位已十多年,然而每当回忆起那些对台交流的经历,依然充满着感动和激动。今年3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要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要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加大文化交流力度,把工作做到广大台湾同胞的心里,增进台湾同胞对民族、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作为人民政协曾经的老兵,我油然焕发了新的使命感,愿尽己所能,为海峡沧波飞架长虹再立新功。
  (作者王伟明,现任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曾担任过泉州市政协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第九届市政协委员)


分享到:
   [责任编辑:德能]  
  相关稿件
 
 
666新闻广播
783闽南话广播
996都市阳光调频
906汽车生活广播
979综合广播
音频点播
  新闻广播 闽南话广播  
视频资讯
 
本网站由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主办,版权归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所有  闽ICP备07063067号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园垱街15号 邮箱:hxzs#vos.com.cn(请把#改成@) 邮编:350025
欢迎访问海峡之声网,建议使用IE内核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浏览本网站
技术支持:北京经纬中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