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海峡之声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时政>国内热点 > 详情

“疫”路有你!沪上高校云端讲述“疫情中的20天”

来源:海峡之声 | 2022-03-24 08:50:43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上海3月23日消息(记者 程娟娟)3月的上海,正面临着复杂严峻的新发疫情考验。不期而遇的疫情阻击战,对上海海洋大学而言,也是一场并不平静的“战疫”。自3月2日自我健康监测起,这场“战疫”已经到了第20天。

22日下午,上海海洋大学通过视频号、抖音号、哔哩哔哩等在线上为全校学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公开课,将疫情防控期间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身边发生的故事进行讲述,共同回味20天的经历、守护、成长。

战疫故事就是鲜活教材

从3月2日开始14天自我健康监测,到3月13日校园封闭管理再到如今的准封闭管理,上海海洋大学师生经历了非必要不离校、图书馆限流、校外实习暂停、外卖服务停止等一系列的“生活变故”。

学校有700多名教师加入“泛雅教学平台技术答疑群”,23位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建立“在线教学保障工作小组”,维护205间多媒体教室、16间机房语音室平稳运行。在此期间,学校本科生开课2448门次,786名教师参与授课,研究生开课180门次,133名教师参与授课,10289名本科生,3124名研究生,31名国际学生在校坚持学习。清晨的体育场、白天的线上课堂、深夜的实验室……校园里拼搏的身影还在奔忙。

同时,学校还有358名教职工以校为家。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广大师生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老师们直奔宿舍,慰问关心帮助学生生活起居、在线学习、宿舍卫生,各楼长、层长、寝室长快速完成排摸、精准收集数据,大家根据学校安排各司其职,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志愿者们真诚奉献、不辞辛劳。学校发布志愿者招募通知后,千余人次主动举手、迅速集结,核酸检测现场,志愿者有效维护秩序、登记发放试管,助力检测工作高效运行;学校各大餐厅等重点场所,引导志愿者举着手绘KT板,做好规范提醒、防控疏导……1700名师生志愿者参加各种服务,在校园彰显着坚守和担当。

516名后勤员工24小时为师生做好后勤保障;除常规保障外,开通校内“云订餐”外送平台;每日10车次、约6000件快递进行2次消毒处理;每日物资运输等安排“点对点”对接50余人次,压实责任,专职确保“净空”。

上海海洋大学上上下下以更自觉的意识、更积极的行动,做好做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坚决筑牢校园疫情防线,形成了“全校师生共携手、校园学习不停歇、饮食供应不掉线、物资储备有保障、日常生活有温度”的抗疫画面。

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说:“在此次仍在继续的抗击疫情当中,全校师生中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感人的瞬间,所以,我们通过主题公开课的形式,引导海洋青年把爱国情、报国志书写在战疫实际行动中,始终坚持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身体力行中诠释好海大精神与中国力量。”

疫情,就是育人大课堂

老师们利用泛雅平台、腾讯会议、腾讯课堂、微信群、钉钉直播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大家化身网红主播,通过“线上课件+录制视频学习+直播平台线上讲解+线下作业”的混合式教学,努力实现“停课不停教,线上线下同质等效”。此次公开课上,老师们讲述了战疫中的工作故事,也用实际行动和经历感悟引导同学们深化对抗疫精神的理解,帮助学生牢固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

刚开始启动线上教学时,一通电话找到了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教师张莉君。学生在焦急地询问毕业设计怎么办。张莉君在校外,暂时不能进校,她立刻联系了在学校实验室的康剑梁老师,请他协助一起现场进行视频指导。在实验过程当中,设备出了一些小故障,不能正常启动,供货商也非常支持,马上通过视频进行技术指导,解决了故障。就这样靠着“云端”视频,师生一直忙到深夜,当学生完成了实验以后,大家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几个学生的毕业设计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正常进行的。

不久前在领衔在《自然》发文的张文博博士隔着屏幕与同学们讲述着坚守。从在一线奔忙从事科研工作十几年的经历出发,张文博告诉同学们:科研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单纯,现实和理想有着巨大的差距。很多时候为什么做研究和做什么研究、怎么研究其实很难统一起来,我们的人生面临着很多选择题,很多时候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因此,要能够坚持学校的历史传承,突破小我,不断探索,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百年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相关联,牢记“国之大者”,坚守学科使命和社会价值,更好地为社会、国家甚至全人类共同发展服务。他鼓励同学们师生一起,坚守海大校园。

海洋科学学院教授朱国平刚在线参加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的一场年度工作协调会。他说,疫情之前,他和团队的伙伴们经常出访不同国家代表中国政府参与国际渔业治理,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插在面前时,个人所承载的便是家国带来的厚重。疫情防控期间,家国给予国人的那份厚重更加切实。全球各国对待疫情和人民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中国对于人民生命的高度尊重,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他教育孩子们传承海洋大学过去110年来一直留存下来的“情怀”,经风雨见世面,展现新时代海洋人吃得了苦、受得了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风浪的胸怀和意志。

疫情也许改变了上课的形式,但从未改变教师教书育人的温度。校长万荣常常对学生说:“面对新的挑战,对我们每一位海大人来说,都将是一场人生的大考。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学子,我们如何看?怎么做?”在“云”课堂上,他也给出了答案:做好这道人生答卷,我们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与国家、与我们朝夕相依的这座城市,同频共振,扛起时代责任,将小我融入大我。

全员出镜共同上好“这堂课”

此次公开课可以算是全员出镜,不仅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分别担任开课、结课导师,全校各个部门和学院的教师、工作人员、学生,网红的保安、宿管的阿姨、亲切的老师、坚守的教职工,甚至学校的猫猫狗狗们,都出现在了镜头中。

为确保“不漏一人”背着同学去做核酸检测的上铺兄弟,为提醒大家做好防护高举温馨标语的暖心志愿者,坚守岗位“有家不回”的教授,带着孩子进驻校园陪伴学生的辅导员,风雨中坚守校门的保安大叔,连续8天为15000余名师生提供餐饮保障的37名食堂大师傅,学校疫情防控需要腾挪宿舍,212名同学在一天之内完成搬迁任务;研究生克服校外实验仪器设备、采样等需求的困难,科学调整研究方案,确保实验科研不停步……师生们在疫情中的守望相助、帮扶中的感恩感动、奉献中的成长感悟,汇集成学子们人生的宝贵财富。

水产与生命学院2020级渔业发展专业研究生徐雷在本次战疫中感受颇多,他把校园里理发志愿者Tony天团的故事、学院老师到宿舍看望同学的场景、党员教师救助脚伤学生的美谈化成玉兰树下的一阵阵美图,在此次公开课上也进行了展示。上完这堂公开课,徐雷很激动很兴奋,也很有感悟。他说:“这场疫情,对我们可能不是一件好事,但它的突然到来,让我们所有人更团结更向善更感恩,又何尝不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件礼物呢?”

编辑: 梁华

分享: